“回想2007年8月,在百度中搜索‘云计算’这一词汇,只能找到不超过40个的搜索结果。三年半之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3860万……认识并应用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把握市场脉搏的必修课。”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总经理朱近之对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满怀信心。如果说之前是一些IT企业在不停地“布道”,甚至“众说纷纭”、“人云亦云”,那么如今,云计算逐渐成为产业共识。翻开电信运营商2011年工作会议材料,你会发现云计算的应用已成为其工作重点之一,ICT产业对云计算的热情集体高涨。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圈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推动云计算的发展也成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主管部门2011年以及“十二五”工作重点。毫无疑问,中国对云计算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策主导的2011年去年云计算产业政策相继出台,今年仍是政策主导年。有人说2011年是中国云计算元年,云计算开始走下“神坛”,走向应用。2010年10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圈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试点内容涵盖了平台搭建、产业联盟、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以及标准和安全管理规范的研究制定等。赛迪顾问业务总监赫建营对此表示,云计算不仅仅是项技术,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模式或者管理模式的创新,政府已经洞察了云计算火热表象下的实质,认清了云计算产业的核心价值。如果说中央政府是“试点先行,全局推广”,从战略高度定调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基本思路,那么地方政府则是“招商引资,筑巢引凤”,从基础设施层面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2010年北京、上海、深圳相继推出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和措施,如北京的“祥云工程”、上海的“云海计划”、深圳的“华南云计算中心”,都明确提出了该地区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目标。例如,北京将分两个阶段,最终在2015年前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使北京成为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而上海则要经过3年的努力培育10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企业,建成10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培养和引进千名云计算产业高端人才。另外,无锡、杭州、南京、青岛等城市也积极与国内外IT龙头企业合作,探寻云计算落地和应用的最佳方式。可以说,2010年与云计算有关的政策让人应接不暇,因此,2011年依旧是政策主导年,政策的落地成为今年的关键,而这其中,首要问题是示范工程的推出,只有示范应用才能促进云计算最终大规模应用。“推动云计算应用深入普及首先要组织开展云计算试点工作,形成一批重大应用示范项目。”赫建营表示。据悉,《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就明确表示,要以市场化手段建设面向各行业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探索新型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树立行业应用典范。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云计算示范工程还很匮乏,亟待形成一批重大应用示范项目。作为上海云计算产业联盟成员之一的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副主任李根国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云计算在该中心主要应用于工业仿真,但目前并没有听说有成型的用户规模较大的示范工程。不过,去年9月微软云计算创新中心落户上海,此外华为、浪潮等企业也正积极参与沪几大云计算示范项目的建设。相信,2011年在这些试点城市将会涌现一批示范工程。云计算成政府公共服务资源云计算将与供水、供电一样成为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政府公共服务涵盖保障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今后还将保障“供云”。这绝不是天方夜谭!云计算的本质以及初衷就是让普通民众都能享受计算资源。这与超算中心的阳春白雪是截然不同的。当然,在云计算的促进下,超算中心也逐渐为民所用。例如,北京市计算中心通过搭建云计算服务平台,可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及工程计算领域。上海超算中心工业仿真资源也惠及更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当然,应用这些资源的用户数量毕竟还在少数,普通老百姓并没有享受其计算资源,这与云计算大规模应用的蓝图还相距甚远。不过,成都的做法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成都市2010年8月正式上线并初现成效的“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应用的正是成都市云计算中心为其搭建的私有云。也就是说,当成都市民购买猪肉后通过系统查询时,就已经开始应用了云计算。而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云计算中心前身正是成都市超算中心,而且该中心属于企业单位,成都市政府并没有像上海、北京等资金实力雄厚的省市自己搭建超算中心,而是通过付费购买其资源搭建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这无疑是对云计算最“给力”的实践,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长虹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如果“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通过自置硬件设备搭建IT基础设施,总成本需要花费600万元左右,而通过购买并使用成都云计算中心的计算能力,总成本只需270万元。更重要的是,“猪肉”仅仅是个开始,李长虹表示将来家禽蔬菜的安全追溯、人口管理、地理定位、城市安防、加气站等危险源的监管等等,都将在云计算平台上实现。也就是说,云计算将与水、电、气一样,成为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而李根国也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政府的介入,有助于打通信息孤岛,让闲散的计算资源汇聚起来为民所用。我们可以形象地这样理解:超算中心或者搭建基础设施的大型企业是“云”的供应机构,相当于“自来水厂”,政府就是“云”的管理机构,普通老百姓将像用水一样用“云”。业界观点解决云安全迫在眉睫目前有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对云计算的安全存在直接影响。第一个趋势是内容的爆炸式增长,10年后,数字世界将充斥着35ZB(1ZB≈1万亿GB)的数据,近15ZB的数据将被存储在云中或通过云传输;第二个趋势就是合规要求,各个企业都需要制定严格的合规要求;第三个趋势是威胁数量越来越多, ,程度越来越复杂。2009年恶意软件数量超出历年总和,迈克菲每天可以识别个新增恶意软件、20万个新增僵尸,每月识别200万个新增恶意网站。中国已受到数量不断增加的外来威胁的影响并遭受最为严重的损失。2009年中国的威胁数量增幅位居全球首位,达到68%。在迈克菲实验室对全球员工人数在51人~1000人范围内的企业所做的安全调查中发现,中国将近40%的企业遭受过平均损失美元的安全事件,远远超出受调查国家的平均水平美元。对于目前的威胁形势而言,大多数传统的威胁感知方法已经无法应对新威胁的挑战。对用户来说,他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一是如何使用云,二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法律保障不可或缺从企业用户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要选择云计算?因为方便、快捷、安全,并且成本低。云计算必须具有安全,弹性满足所需及低成本的特点。云计算目前在中国确实风风火火,但重点还是在用户能不能信任云计算,用户本身的顾虑、担心能不能消除。这就关乎信任。产生信任有几个条件:技术的保障,人员的保障,流程的保障,但是我们都忽略了法律的保障,要找一个云的服务提供商,除了让企业自己冒险找之外,有没有一个机制,比如认证机制。另外,譬如说,万一哪一天企业不租用云服务了,之前该企业的数据、信息如何销毁,该企业能不能得到一个法律保障,还是说需要自保。这方面政府应该可以做一些工作。从人员的保障、技术保障、流程保障,再到法律的保障,这些环节都发展了以后,整个社会云计算的推广才能更顺利。云服务将在今年走向成熟IDC公司一波颠覆性技术的浪潮已经形成,并在逐渐发展壮大。IDC预计,在2011年及以后的时间里,云服务、移动计算和社交网络等技术将走向成熟并相互交融,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主流平台,无论对IT业还是其所服务的其他行业均是如此。IT行业的活动会越来越多地围绕着这个下一代主力平台的构建和采用来展开,其主要特点为移动、基于云的应用和服务交付,以及社交业务和林林总总分析手段的价值发掘。除了创造新市场和机遇外,谁会成为行业龙头,如何实现和保持领导地位等假设都会被这种架构重建形势所颠覆。这种平台的变迁将会在另一个IT支出得以强势回升的年份飞速发展。IDC预计,2011年全球IT支出将达到1.6万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5.7%。公共IT云服务方面的支出在2011年的增长幅度将达到整个IT行业的5倍以上,较2010年上升30%,因为将有内容更加广泛的业务应用融入云技术中。中小型企业的云应用将在2011年出现井喷现象,到年底,某些云资源将会被33%的美国中型企业所接受。同时,由于基础架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在一系列新的服务和解决方面展开协作,将会有更多新生的自有云模型不断出现。 相关的主题文章: